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注释

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注释

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,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?文言文注重典故、骈俪对仗、音律工整,包括策、诗、词、曲、八股、骈文等多种文体。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,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?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注释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原文

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!”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!”伯牙所念,钟子期必得之。子期死,伯牙谓世再无知音,乃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。

译文

伯牙擅长弹琴,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。伯牙弹琴的时候,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,钟子期听了赞叹道:“太好了!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!”伯牙弹琴时,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,钟子期赞叹道:“好啊,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!” 无论伯牙弹琴的'时候心里想到什么,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。钟子期去世后,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。于是,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,挑断了琴弦,终生不再弹琴,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。

注释

善 :擅长,善于。

鼓:弹奏。

听:倾听。

绝 :断绝。

志在高山 :心中想到高山。

曰:说。

善哉 :赞美之词,有夸奖的意思。即"好啊" 、“妙啊”或“太棒了”。善,好;哉,语气词,表示感叹。

峨峨 :高

兮 :语气词,相当于“啊”。

若 :像……一样。

洋洋:广大。

念 :心里所想的。

必 :一定,必定。

之:他。

谓 :认为,以为。

知音 :理解自己心意,有共同语言的人。

乃 :就。

复:再,又。

弦:在这里读作xián的音。

志在流水:心里想到河流。

阴:山北或水南为阴。反之,山南水北为阳

吕不韦

吕不韦(前292年—前235年),姜姓,吕氏,名不韦,卫国濮阳(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)人。战国末年著名商人、***治家、思想家,官至秦国丞相。吕不韦主持编纂《吕氏春秋》(又名《吕览》),有八览、六论、十二纪共20余万言,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,“兼儒墨,合名法”,故史称“杂家”。书成之日,悬于国门,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。此为“一字千金”。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,被免除相邦职务,出居河南封地。不久,秦王***复命让其举家迁蜀,吕不韦担心被诛杀,于是饮鸩自尽。